明白和掌握汽车的主要结构参数,可以更好地了解汽车。
一、发动机基本参数详解
1、缸数:汽车发动机常用缸数有3、4、5、6、8、10、12缸。排量1升以下的发动机常用三缸,1~2.5升一般为四缸发动机,3升左右的发动机一般为6缸,4升左右为8缸,5.5升以上用12缸发动机。一般来说,在同等缸径下,缸数越多,排量越大,功率越高;在同等排量下,缸数越多,缸径越小,转速可以提高,从而获得较大的提升功率。
2、气缸的排列形式:一般5缸以下的发动机的气缸多采用直列方式排列,少数6缸发动机也有直列方式的,过去也有过直列8缸发动机。直列发动机的气缸体成一字排开,缸体、缸盖和曲轴结构简单,制造成本低,低速扭矩特性好,燃料消耗少,尺寸紧凑,应用比较广泛,缺点是功率较低。一般1升以下的汽油机多采用3缸直列1~2.5升汽油机多采用直列4缸,有的四轮驱动汽车采用直列6缸,因为其宽度小,可以在谤边布置增压器等设施。直列6缸的动平衡较好,振动相对较小,所以也为一些中、高极轿车采用,如老上海轿车。
6~12缸发动机一般采用V形排列,其中V10发动机主要装在赛车上。V形发动机长度和高度尺寸小,布置起来非常方便,而且一般认为V形发动机是比较高级的发动机,也成为轿车级别的标志之一。V8发动机结构非常复杂,制造成本很高,所以使用的较少,V12发动机过大过重,只有极个别的高级轿车采用。大众公司近来开发出W型发动机,有W8和W12两种,即气缸分四列错开角度布置,形体紧凑。
3、气门数:国产发动机大多采用每缸2气门,即一个进气门,一个排气门;国外轿车发动机普遍采用每缸4气门结构,即2个进气门,2个排气门,提高了进、排气的效率;国外有的公司开始采用每缸5气门结构,即3个进气门,2个排气门,主要作用是加大进气量,使燃烧更加彻底。气门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,5气门确实可以提高进气效率,但是结构极其复杂,加工困难,采用较少,国内生产的新捷达王就采用五气门发动机。
排气量:气缸工作容积是指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气体容积,又称为单缸排量,它取决于缸径和活塞行程。发动机排量是各缸工作容积的总和,一般用于(L)来表示。
4、发动机排量是最重要的结构参数之一,它比缸径和缸数更能代表发动机的大小,发动机的许多指标都同排气量密切相关。对轿车来说,排量只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技术参数,它说明汽车的大致功率、装备和价格水平,但是在中国轿车发动机排量却具有了其它的意义。
5、最高输出功率:最高输出功率一般用马(PS)或千瓦(KW)来表示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同转速关系很大,随着转速的增加,发动机的功率也相应提高,但是到了一定的转速以后,功率反而呈下降趋势。一般在汽车使用说明中最高输出功率同时每分钟转速来表示(r/min),如100PS/5000r/min,即在每分钟5000转时最高输出功率100马力。
6、最大扭矩:发动机从曲轴端输出的力矩,扭矩的表示方法是N.m/r/min,最大扭矩一般出现在发动机的中、低转速的范围,随着转速的提高,扭矩反而会下降。
二、何为“欧I”和“欧II”标准
近年来,汽车的排放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。自2001年9月1日起,国家禁止生产、销售化油器轿车,更使这个热点话题升温。在涉及排放标准时,在有关规定和文章中经常出现“欧I”、“欧II”标准的提法,那么何为“欧I”、“欧II”标准呢?
据有关资料介绍,“欧I”、“欧II”是欧洲I号标准和欧洲II号标准的简称。欧洲标准属于一个专业的技术范畴,它是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91/441/EEC制订的统一指令,涵盖了不同类型汽车排放的有关规定。
现以设计乘员数不超过6人(含驾驶员)、总质量不超过2.5吨的汽车为例,在1999年1月1日到2003—12月31日期间,必须达到的排放极限值为:一氧化碳不超过3.16克/公里,碳氢化合物不超过1.13克/公里;另外,柴油车排放的颗粒物不超过0.18克/公里,耐久性为5万公里。这就是欧洲I号标准中的有关规定。在2004年1月1日以后,要求这类汽油车排放的一氧化碳不超过2.2克/公里,碳氢化合物不超过0.5克/公里;柴油车排放的一氧化碳不超过1.0克/公里,碳氢化合物不超过0.7克/公里,颗粒物不超过0.08克/公里。这就是欧洲II号标准的有关规定。
三、新车磨合
关于新车磨合的话题已经谈论得太多了!不管有车的、还是没车的,只要是对汽车有所留意的,都知道新车有一个磨合阶段。对这个新车磨合,许多人不明白到底在磨合什么,有许多人认为只要是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都有一个磨合的过程,更有人不必要地对新车磨合增添了许多注意事项。因此,许多人在这磨合期间要么过分地小心翼翼,要么在注意的同时又不自觉地在违背磨合要求。这里,我们就来讨论:新车到底在磨合什么?磨合阶段除了正常使用和保养外,还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?
新车投入使用的初期称为汽车的磨合阶段。各个厂家都向用户建议了一段磨合里程,一般为1000—2000公里、也有的车型为2000—3000公里。
在这磨合阶段,人们自然会认为发动机内的轴和轴承、变速箱、离合器、刹车组件和驱动轴等运动部件都需要磨合,这显然不能说“错”,但也不能算“对”,因为这些零部件之间的“磨”是一定的,而“合”实在谈不上。根据现在的机械设计、加工工艺和装配技术,这些零部件已经没有必要要经过“磨”才能使它们更好地配合和工作。那么,到底在磨合什么?这里的磨合是指发动机内部的活塞环和气缸壁之间的配合!
在发动机中。由于气缸里的温度和压力都非常高,高速运动的活塞不可能通过与气缸壁直接接触来起到密封作用,两者之间有一个活动间隙,而密封的实现则由活塞环来保证。活塞环通常由气环和油环组成,顾名思义,气环用来封气(防止汽缸内的混合气或者废气进入曲轴箱,以免发动机功率下降、并且防止对机油造成污染),油环用来封油(因为曲轴会将曲轴箱内的机油甩到气缸壁上,油环的作用是刮去这些机油。不让机油进入燃烧室而造成烧机油现象)。